第 14 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年)1.原因(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2.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1)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 年)1.主要原因(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3)改革币制。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1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 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 年)1.沦陷区:日本对民族工业的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