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1页
1/14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2页
2/14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3页
3/14
第 15 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2.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1)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6 年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4.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1)积极影响①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③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1918 年 11 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2)1919 年 5 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2)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4.影响(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进程►探究 新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史料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第15讲 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