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11 宋明理学 整体规划★★★【广东高考考纲】●宋明理学 一、知识结构(一)宋明理学的含义(理解)宋明时期,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一套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观念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二)背景——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儒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3)文化上:儒学的危机① 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②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三)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集大成者) 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称朱子)思想主张(思路:什么是理?如何把握理?)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达到最终贯通。③“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2)程朱理学的发展历程:① 北宋:产生 ② 南宋:南宋以后渐成官方哲学③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④ 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代表人物:南宋 和明朝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陆九渊①“理”在哪里?提出“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② 如何求“理”?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与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发生分歧。)王阳明(明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道德沦丧,社会动荡)核心思想:“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三)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如存在等级尊卑、重礼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