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55 斯大林模式【整体规划】一、知识结构▲第一篇——了解※一个时代的迷雾——斯大林模式的神圣化一、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背景 ⑴ 国际形势: ⑵ 经济形势:⑶ 政治形势:⑷ 个人因素:※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途径1、社会主义工业化2、农业全盘集体化3、形成标志:1936 年新宪法颁布——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 三、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主要表现 1、所有制形式:2、管理体制:3、调节手段:4、管理手段:※一场悲壮的实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探索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体制的实验(斯大林模式)▲第二篇——评价※理想与现实的对话※(图片展示)四、评价斯大林模式(一)、斯大林模式的 经验(历史功绩) (二)、斯大林模式的教训(弊端和消极作用)▲第三篇——反思※关于苏联经济体制※苏联经济体制对世界※苏联经济体制对中国【小结】二、重难点解读1、重难点展示:重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难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2、重难点突破:突破 1: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1)、含义:1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2)、特点: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文化上高度划一。(3)、主要表现: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突破 2: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方法指点:判断某项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①、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②、是否符合国情;③、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一)、斯大林模式的 经验(历史功绩)1、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30 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二)、斯大林模式的教训(弊端和消极作用)1、从长远看,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使经济失去活力;(经济)2、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个人专断作风严重, 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政治)3、过于单一的文化模式不利于思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