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夜对月》译文及赏析《一百五日夜对月》 唐朝: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一百五日夜对月》古诗简介 《一百五日夜对月》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穿的佳作。 《一百五日夜对月》翻译/译文 寒食节的夜晚,我没有家人伴在身边,怀念起亲人,热泪如金波一样流出来。 假如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亮皎洁吧?这样我就可以借明月的光辉给家人传递思念了。 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 牛郎织女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团聚,可是我与妻子团聚之时却不知在何日。 《一百五日夜对月》注释 ⑴ 一百五日:即寒食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⑵ 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汉班彪《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 ⑶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⑷ 斫(zhuó)却:砍掉。一作“折尽”。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⑸ 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⑹ 仳(pǐ)离:别离。旧指妇女被遗弃二离去。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诗》: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仳离,别离也。”红蕊:红花。 ⑺ 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嚬(pín):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青蛾: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南朝宋刘铄《白纻曲》:“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 ⑻ 牛女:即牛郎与织女。这里写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世说新语》云“: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 ⑼ 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唐沈佺期《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