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3.3 文化景观与环境 相关素材古文化与水的关系 浩瀚的历史长河满载着人类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奔流至今,为我们带来了无数值得回味与探究的内容,其中灿若繁星的人类古代文化所历经的产生、发展、转化与消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研究课题。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水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因此与人类古代文化史有着必然的渊源。今天,我们研究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去理解和表现人与环境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 “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列子·汤问》)这句话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处于蒙昧阶段的人类选择居住场所的景象。水对于人类生命生存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单就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的物质生产来说,水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陆地上河流附近的阶地近水而高出水面之上,取水容易,又兼有捕鱼之利而不受水患的侵扰,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极好所在;而原始农业的产生更促使河流成为早期人类一切活动的中心。 在气候干燥炎热、热带沙漠广布的非洲大陆上,流贯着六千六百公里的尼罗河。它由南向北流经世界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后注入地中海。在上源青、白两条尼罗河中,尤以发源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湿季多雨旱季干燥的热带草原地区的青尼罗河更为重要。每年夏季,上游充足的降水使河水水量大、流速急,于是两岸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顺流而下进入平原地区,沉积在两岸的低地,形成了自开罗以下面积为两点四万平方公里的尼罗河三角洲。另一方面,河水定期泛滥使河谷地带和河口三角洲淤积了肥沃的土壤,为古埃及人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亚洲西部,发源于安那托利亚高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沿途接受山泉、融雪和其它支流的补给在深山峡谷中形成了湍流的河流。 冲出高原以后,两河蜿蜒于广阔的平原之上几经曲折注入波斯湾。正是两河丰富的水量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难怪几经迁移的苏美尔人来到每索布达米亚平原之后便从此止步不前,扎根于此地了。亚洲南部的印度河发源于冈底斯山以西,向西南流经塔尔沙漠注入阿拉伯海。这条以水流变化显著为特征的大河每年有两次涨水期,这两次时期正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灌溉和生长。另一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恒河,则以水势平缓著称,它那“处处有出产,土不掺石头”的中游谷地尤其富饶。印度河——恒河地区无疑又是大自然对人类一次慷慨的馈赠。 亚洲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全长五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