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相关素材三大自然区农业自然条件评价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部季风区1.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极有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2.跨纬度多,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几乎世界上一切作物均可种植。3.水热同期,作物活跃生长期内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80%以上,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4.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均为世界最北。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丘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2.冬半年季风势力强大,冬季及春秋两季季风转换季节内,低温影响范围很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生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种植北界远比欧洲、北美偏南。3.广泛分布着薄、瘦、砂、粘、酸、盐、涝、板、冷、烂等性状不良的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1.光、热条件较好,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普遍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作物生物产量高,穗大,籽粒大,块茎大,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2.土地广阔,开旷的高平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3.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用。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方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3.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分普遍。4.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受限制。青藏高寒区1.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大,净光合效率高,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2.有大面积的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3.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1.大部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羊等高寒牲畜。作物、生物种类单纯。2.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东部季风区区域开发主要问题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1.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1 . 黄 土 高 原 的 综 合 治1 . 长 江 水 资 源 的 利1.热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利用。2.沼泽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土地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