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相关素材东北区自然资源特点与评价1.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部辽南地区处于暖温带北缘,北部大兴安岭北坡为寒温带。≥10 °C 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大部分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安盟和哲里木盟、延吉盆地多为 2 400~3 000 °C。吉林省西南部、赤峰市和辽宁各地在 3 000 °C 以上,南部沿海可达 3 600 °C。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低于 2 400 °C,最北端在 1 500 °C 以下。平原地区均可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喜温作物,一年一熟。热量资源丰富的辽南和辽西是我国早熟棉花的栽培北界,大苹果仅适于辽东半岛和辽西栽培。但北部地区、大兴安岭北部仅适于春小麦和早熟大豆的种植。农业气候上最大的缺点是低温冷害,它是作物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温冷害年,作物平均减产约 13%~35%。本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生长期降水量(5~9 月)东南部山区多达 900 毫米以上,西部地区仅 350毫米左右,重点产粮区松辽平原在 500 毫米左右,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为 400~450 毫米。该区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需水量一般为 350~500 毫米。由此来看,正常年生长季节降水量基本上可满足旱田作物的需要。2.农业资源丰富,质量好①土地资源。山地和平原兼有,各占一半,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长白山与辽东丘陵,以马蹄形环抱着中央的松辽平原,东北角为三江平原,西北角为呼伦贝尔高原。本区土地资源有下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耕地面积大且比较肥沃。全区耕地面积 1 920 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6%,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19.7%,人均耕地面积 0.17 公顷,每农业人口占有耕地近 0.3 公顷,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其次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谷地。耕地垂直分布的上限,一般为海拔 500 米,高者可达 800 米。耕地土壤比较肥沃,尤其是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 2.5%~7.5%,全氮含量为 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使本区成为我国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基地。二是本区尚有较多的荒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