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整合提升教材 P25思考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①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②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影响显著,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地域分布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西北地区断裂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多暴雨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教材 P28思考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掉膘或死亡。教材 P29思考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教材 P33 思考以东经 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 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