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点击名家——夏目漱石【作家简介】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绘画。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作家独白】“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在、兴隆和衰亡的。”【精彩句段】“主人难得和我见上一面。听说他的职业是教师,每天从学校一回来,就一头钻进书斋,几乎再不出来。……我时常蹑着脚儿偷偷窥探他的书斋,见他经常大睡午觉。有时把口水流到摊开的书本上。他消化不良,所以皮肤淡黄,缺乏弹性,没有生气。可是他食量很大,每次填饱肚皮之后,就吃胃散,然后摊开书本,读上两三页就发困,往书本上流口水,这是他每天晚上重复的”功课。”(节选自《我是猫》【名家笔下】 《玻璃门内》(节选)夏目漱石为了纪念母亲,我想在这里写些什么;然而不巧得很,我的母亲却没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多少材料。母亲名叫千枝。我直到现在仍对千枝二字感到无限怀恋。因此,我总觉得它只能是我母亲的名字,决不会成为其他女人的名字。幸而我还没有遇到过母亲以外名叫千枝的女人。母亲是我十三、四岁时死去的。无论现在将记忆之丝如何倒下去,在我脑际浮现出来的她的形象也还是个老婆婆。我出生在父母晚年,终于未能获得欣赏她那青春美貌的特权。我所记得的母亲,经常戴着一副大眼镜缝补衣服。那副眼镜是旧式的,铁边儿,镜面直径仿佛足有二寸以上。母亲戴着它,下巴略向里缩,屡屡凝视着我。当时我不懂老花眼的特点,仅仅以为那是她的癖好。和这副眼镜一起,我还想起常常在母亲身后的一扇拉门。裱在上面的旧书画之中,写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云云的石印也鲜明地浮现在眼前。我又淘气又倔强,从未象世间老生儿那样受到母亲娇惯。虽然如此,家里最爱我的是母亲这种强烈的亲近感,经常笼罩着我对母亲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