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素 材历史回眸一、六王毕,四海- 1.自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公元前 215 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此后,继续进军北方。 3.秦修筑的直道与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蒙恬所率领的驻扎在上郡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 4.公元前 220 年,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 214 年,平定了岭南。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5.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委任官吏。 二、海内为郡县 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加强与西方各国在各方面的来往和合作。 2.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 1.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等;。 2.秦朝时期,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但秦始皇晚年,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四、挟书律 1.公元前 213 年至公元前 212 年,先后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开思想专制之先河。 2.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这与李斯所建议的“焚书令”的相关内容一脉相传,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 3.西汉惠帝时,朝廷宣布正式废除“挟书律“之后,深藏在民间的典籍才重见天日,成为延续文化命脉的基础。突破思路本节主要内容虽然包括四个部分,但实质上主要涉及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政治和思想措施。其中后者属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突破措施: (1)“六王毕,四海一”一目实际上讲了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但应当注意的是本教材对秦统一问题的新观点:“秦帝国的统一步伐,并没有随着吞并六国而终止。”这是对原先教材中“秦灭六国标志着统一的完成”这一观点的修正和完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式《秦朝疆域图》课件,通过秦疆域的变化讲清兼并六国、北击匈奴、统一岭南等统一进程;对于秦统一的意义,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略作说明,不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