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素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4 年 8 月 4 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 1916 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 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变化:为祖国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 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长;战争异常惨烈,伤亡巨大;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本题属于拓展型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从人文角度总结归纳普通士兵对一战的感受,进而考查一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所以要结合一战期间的战役史实,通过其表现的残酷性思考归纳士兵的心理特征。点评:较为人文的考查方式,有利于学生感悟历史,反思历史。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4 年 9 月 5 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 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材料二 1915 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 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材料三 1916 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 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 1916 年进攻的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