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第 10 课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 300 周年庆祝活动上,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的说: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接着看课本小字)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17 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荷兰在 17 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 17 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 17 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问题:17 世纪末俄国落后有哪些表现:(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 21 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 23.6%。(100 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17 世纪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当荷、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却继续发展。阻碍俄国的进步。 当时俄国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土地为皇室、贵族、教会和国家所有。17世纪中叶,农奴占全国人口的 90%以上,农奴按其依附的对象分为三类:再贵族地主、修道院、教会土地上的农奴称为私有农奴,在国家土地上的农奴称为国家农奴,依附于沙皇宫廷土地的农奴称为宫廷农奴。农奴被强制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世世代代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把他们加以买卖或转赠。农奴从地主那里领取一小块份地,为地主服劳役,此外还必须向地主缴纳各种实物地租,不服劳役者须缴纳代役租。俄国农业的生产方法十分落后,在社会经济成分中,家庭手工业占重要地位。到 17 世纪末,俄国也只有 21 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雇工很少。图拉是当时俄国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1660 年,这里总共 7 个铁工场中只有 119 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立的几十个部门负责,17 世纪时已经有大约 50 个部门,分别管理各种事务,但各部分工不明确,职能互相重叠。造成行政混乱,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并且贪赃枉法盛行。地方上有“督军”,他们全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