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新中国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

高中历史新中国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_第1页
1/3
高中历史新中国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_第2页
2/3
高中历史新中国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_第3页
3/3
新中国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经济学界在“农民负担”问题上有着长久而激烈的争论。一个普遍得到赞同的观点是,农民负担已经趋近于农民可承受心理的极限值,并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激励和农村基层社区结构的稳定。笔者认为,农民负担从来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分配关系的产物,现实问题的形成必定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如果不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那么,这种分析就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不够完善的。在这里,笔者尝试完善现行的分析体系和方法,并选择新中国作为描述农民负担的历史阶段。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的农民负担:积重难返,略有微调 建国之初,由于多年的战争和农民群众长期处于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新中国的农村经济百废待兴,农民负担受旧社会的沿袭和新中国独立的经济压力而无法在整个过渡时期获得明显的改善。从客观情况来看,新解放区和老解放区的长期并存,农业税制及其执行的长期不统一,甚至期间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都对农村经济和农民负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央政府在整个时期着力于农村的公有化改造,于 1951 年春完成了新解放区的土地革命,同期公布《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并对老解放区农业税率作了适度的调低,但是此间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1953 年 6 月政务院在《关于 1953 年农业税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增产不增税、稳定负担”的工作方针,并配套相应的调整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 年农民负担老区主要是公粮负担;新区除了公粮负担外,还有地租负担和高利贷剥削。全国实征总额占当年实际产量的 13.5%,考虑到 1949 年农村经济情况和这种情况对农民负担能力的影响,还考虑到没有包括新解放区的对敌负担,我们认为 1949 年农民负担是重的。而 1950—1952 年的国民经济恢复的三年,全国的农民负担占农副业净产值的比例大体在 10%上下,农业税负担占农业实产量的比例也大体在 12%—15%之间。从农民的承受能力来看,虽然三年内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得到逐步的改善,但是农村经济仍很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仍在低位徘徊,如 1952 年每个农民平均国民收入 104 元中,现金收入只有 30.8 元。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一时期农民负担未能减轻。而后 1953—1957 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由于稳负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强,五年平均农业税实际负担率为11.67%,比 1952 年降低 0.53 个百分点,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新中国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