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政治史材料题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相成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国史大纲》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材料四: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日知录·语文格式》请回答:①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② 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③ 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以铜为境,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请回答:上面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作何评价?3、“妹妹我思之,___________。”清末某次科举考试,其试题为“昧昧我思之”(语出《尚书·秦誓》,乃深潜静思之意。)某考生不解题意,做成一篇“妹妹我思之”的情书文章。考官阅卷时,不禁哑然失笑,即提笔在卷上批了五个字,两句话联起来,恰好成为一副滑稽可笑的对联。请你想一想,考官会批哪五个字?4、“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吕留良)1“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徐述夔)“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咏黑牡丹)试从上述诗句中体会清朝文字狱的起由。如何评价文字狱?5、“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联)“清风”、“明月”隐指什么?该联体现了王夫之的何种思想?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