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公文处理法规中“一般”的应用作者/张维功《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已实施一年多了。学界对《条例》和《格式》做了详细介绍、多方位研究,解读细致而充分。笔者试就上述两部公文法规中“一般”一词的使用情况作一剖析,以求教于方家。一、“一般”在汉语语境中的意义“一般”在汉语中的意义主要有。一样,同样;一种;普通;通常。表“一样,同样”之意时,表示所描述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特征,如他哥俩长得一般高。表“一种”之意时,表示所描述事情具有类型的意义,如别有一般滋味。表“普通”之意时,表示所描述事物的程度,有基本、平常之意,如一般性、一般化。表“通常”之意时,表示所描述事物正常情况下的状况,意指所表述的事情还含有例外的特殊情况,如一般情况;一般地说,吃这种药是很见效的。公文法规在表述中使用“一般”,多是基于“一般”在表“通常”之意时所含有的例外特殊情况而考虑的。二、《条例》中“一般”的运用,体现了夏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条例》中“一般”的使用有3处,分别在第9条、第14条、第32条,在阐述公文格式要素构成、越级行文、绝密级公文的复制与汇编问题时使用了这一词语。《条例》第9条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公文格式构成要素有18个,但不是每份公文都必备这18第1页共5页个要素。18个格式要素中,每份公文必备的要素只有9个,分别是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其他要素根据行文的方向、公文的涉密程度、公文办理的时限要求、附件的有无、印章加盖与否、文件是否需要抄送而相应有所变化。《条例》第14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公文的正常行文方式是逐级行文,越级行文是基于特殊情况,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包括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等,主要是为了抢时间,不误事。或是直接的上级机关乱作为或者违法违纪的,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越级行文。《条例》第32条规定。“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绝密级公文涉及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漏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条例》规定不得复制、汇编,但也考虑到了确有工作需要时的特别情况。《条例》中“一般”的使用,都是基于例外的特殊情况而考虑的,虽用的少,却真实反映了例外特殊的实际情况;用得得体,无损作为法规应具有的刚性,是表达的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三、《格式》中的“一般”,存在着过度使用的问题,有失作为国家标准应有的刚性《格式》中“一般”的使用有20处,有19处是在对公文格式要素作具体规定时使用的,有1处是在表述“规范引用文件”时使用的,即“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用的是“一般”的“普通”之意。19处涉及公文要素的规范中,用于格式要素字体字号的规范就有11处。1.关于“字体字号”,《格式》规定,“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第2页共5页整”。2.关于“份号”,《格式》规定,“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3.关于“密级和保密期限”,《格式》规定,“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4.关于“紧急程度”,《格式》规定,“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5.关于“标题”,《格式》规定,“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6.关于“正文”,《格式》规定,“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7.关于“结构层次序数”,《格式》规定,“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8.关于“抄送机关”,《格式》规定,“如有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