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16明辨概念、理解过程,比较分析免疫调节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侵染过程需要经过特异性识别B.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C.不会降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D.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复制增殖2.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3.(2015北京通州一调,25)下列图解与事实不符的是(多选)()A.H+血浆血浆pH升高B.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较低血糖血液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血液血糖浓度升高4.下列物质与其参与的主要生理活动,对应有误的是()A.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B.RNA聚合酶——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C.转运RNA——携带某种氨基酸与核糖体结合D.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入葡萄糖,降低血糖5.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B.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D.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6.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测定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SDH总活性由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无法推断出()A.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B.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C.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7.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B.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D.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8.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面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B.信息分子b和c都是由垂体分泌的C.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过少时表现为精神萎靡D.信息分子e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9.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其原理是先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再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来自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10.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系统性红斑狼疮D.艾滋病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分)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1)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后者主要是通过浆细胞分泌发挥免疫功能的。(2)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患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等量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注射MPTP可导致,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与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相比较,CD8基因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