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25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A.阐述的是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问题C.准确区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2.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B.大力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D.实行农业集体化3.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4.(2018江西赣州期末)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了中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说明了中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C.反映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5.右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6.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材料表明()A.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B.国家首次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C.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改变D.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它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利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摘编自陈胜华、王可珍《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民强国”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共同目标。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计划与市场“都是方法”,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故正确答案为B项,A、C两项错误;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故排除D项。2.A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借鉴了新经济政策中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故A项正确;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并未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故D项错误。3.B解析拨乱反正是“文化大革命”之后采取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解放人们的思想,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是1978年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故D项错误。4.D解析材料仅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