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能力训练十一认识论一、选择题1.(2019·湖北武汉五月训练)某科研团队记录了人们大声朗读时大脑中与语言有关区域的活动数据,经过分析研究后,借助特定设备将探测到的大脑神经信号合成为语音输出。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在未来使丧失语言能力的人重新获得自主“说话”的能力。这体现了()①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人的意识本质上是大脑神经信号③立足于社会需要的科研成果是有价值的④科学技术创新了意识的产生方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立足于社会需要的科研成果是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人的意识本质上是对物质的反映,而不是大脑神经信号,②错误;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而不是创新了意识的产生方式,④错误。2.(2019·湖南长沙一模)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指出,关于生物遗传基因问题,新的科学实验进一步表明,人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和技能只能通过后天传授教给后代;但实验显示,一些创伤记忆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让后代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作出“微调”。这种遗传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后代避免特定伤害,但也可能增加恐惧症、焦虑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的风险。这表明()①“创伤记忆”基因遗传是帮助后代避免伤害还是增加疾病风险取决于科学实验②未解之谜是人类不断进行科学实验,探索规律的根本动力③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④科学实验使事物的联系呈现出“人化”的特点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创伤记忆”基因遗传是帮助后代避免伤害还是增加疾病风险是后代神经系统结构本身决定的,科学实验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错误。人类不断进行科学实验,探索规律的根本动力是实践,②错误。③正确,材料表明人类在科学实验探索规律的实践中发展深化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④正确,人类通过科学实验能动地揭示了遗传信息的变化,使事物的联系呈现出“人化”的特点。3.(2019·天津十二所重点高中联考)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人们能穷尽事物的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同时,也表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①②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说法错误;世界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的,这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中“穷尽事物的认识”的说法错误。4.(2019·广东二模)造血干细胞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成功归巢到造血组织,分化产生全部血细胞类型维持生命。由于观测手段有限,科学家对归巢的探索进展缓慢。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团队整合了遗传调控、免疫荧光标记和活体成像等多种技术,在模拟实验动物体内直接观测到了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过程。由此可见()①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②人们进行探索研究是基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③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全过程的认识④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认识的无限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实践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全过程的认识,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可以直接观测到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完整过程,没有体现人们探索研究的原因,②与题意不符;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对新生造血干细胞归巢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而不是无限性,④说法错误。5.(2019·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由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联手打造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法,将原作画面还原成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观众“坐”上汴河之舟,可以领略北宋汴梁的繁华盛景。从中我们感悟到()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回归历史③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④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B.①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