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卷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开封模拟)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和孟子的主张实际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就是其政治理想与当时的连绵战火存在冲突,即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2.(2018·宜春模拟)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解析: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3.(2018·长沙模拟)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解析:元朝时理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且日益固化,强调社会伦理纲常,材料中莺莺与张生自由相爱并进行抗争,正好体现了要求摆脱理学束缚的愿望,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岳阳模拟)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棉、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棉、桑的推广种植。粮食生产退居次要地位,由粮食输出地变为粮食输入地,这体现了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答案:A5.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解析: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可知,列强在华利益并没有实现最大化,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怀化模拟)学者马勇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这是因为这个条约()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解析:《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大规模的拆迁、征地,让无数农民脱离土地,成为流浪者,而各级官吏的不尽责和偏袒,使中西文化冲突加剧,故D项正确。答案:D7.(2018·黄冈质检)下表反映的是1923年6月—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变化情况。从中国共产党人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时间1923年6月1927年4月1927年8月1934年9月1937年1月1945年4月人数432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121万A.国共两党关系状况B.反侵略的殊死斗争C.党内路线斗争情况D.中共革命历经曲折解析:中国共产党人数几经大幅起落反映中共革命历经曲折,故D项正确。答案:D8.(2018·汕头模拟)孙中山割辫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