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自然界的水循环1、2、5、6、9、10、12、13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3、4、7、12、1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8、11、12、13一、选择题(2019·宁夏银川二模)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冲积扇区。读坎儿井剖面示意图(上图)和坎儿井平面分布图(下图),回答1~2题:1.分析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A.地下水B.冰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雨水2.采用曲线方式连接地下竖井的原因是()A.降低开挖难度,减少工作量B.有利于水资源的汇集C.减少水资源的蒸发D.减轻流水侵蚀,延长使用年限解析:1.A2.D第1题,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的水源从根本上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融水渗入地下进入坎儿井中的竖井,坎儿井中的暗渠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使大量地下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第2题,暗渠有一定坡度;采用曲线方式可以减缓坡度,降低流速,减少侵蚀,延长使用年限。(2019·福建质检)下图示意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洪水频次逐月变化。据此回答3~4题:3.3月份印度洪水多发于()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4.9月与6月的洪水频次存在差异,是因为9月()A.降雨量较大B.气温较高C.土壤湿度较大D.植被覆盖率较低解析:3.D4.C第3题,印度河流的补给一般源自降水和冰雪融水。3月份,西南季风尚未大规模影响印度,此时,北部山区的冰雪融化,融水大量进入河流,可能会引发洪水,据此分析选D。第4题,土壤具有一定的蓄水截洪能力。根据图示可知,9月与6月相比,6月之前为旱季,土壤渗水量大,土壤蓄水蓄洪能力较大;9月之前的6~8月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大,土壤蓄水蓄洪能力差,因此6、9月洪水频次存在差异。6月与9月相比,降水、气温、植被覆盖率等的差距均较小。据此分析选C。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6.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时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时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5.D6.D第5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第6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由于太阳辐射是一定的,所以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气温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2019·河南郑州一模)水文地质剖面图是反映某一地段在一定垂直深度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它主要反映含水层的埋藏与分布,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等情况,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垂向变化等。下图是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水文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7.被人们称为人间瑶池的黄龙,以其奇幻美丽的钙化池闻名于世,如“迎宾池”“争艳池”和“五彩池”,钙化池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C.冰雪融水和河流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8.黄龙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水文地质景观。有研究表明黄龙景区钙化池目前正处在衰变退化阶段,导致其衰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旱加剧B.景区开发超载C.地下水位上升D.泉水溢出量减小解析:7.A8.D第7题,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水文地质剖面图显示,山体地下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沿着断裂上升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并以地表径流形式沿沟直下,逐级注入“五彩池”“争艳池”和“迎宾池”。第8题,由上题可知,钙化池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地下水。黄龙的兴衰取决于地下水的溢出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景区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溢出量减小,钙化池景观呈衰退之势。(2019·四川成都模拟)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在1952~2009年期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