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2、6、9、1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4、5、7、8、10、11、13一、选择题(2019·安徽六安模拟)2017年7月,中俄两国提出了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如图为海上和冰上丝绸之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中欧贸易冰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A.航行条件好B.航程短C.沿途停靠条件好D.通航时间长,运量大2.①、②两海域相比()A.①海域纬度低水温较高B.②海域纬度高浮冰较多C.①海域暖流影响浮冰少D.②海域盛行东南风浪高解析:1.B2.C第1题,读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航程短,B对。A、C、D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第2题,①海域纬度较高,A、B错。①海域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浮冰少,C对。②海域地处盛行西风带,D错。(2019·山东泰安模拟)如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是一年中最大值,2月时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值。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在70°E~80°E明显向低纬突出是由于海水运动受到海底山脉阻挡绕行将海冰带到较低纬度。据此回答3~5题:3.由图可知()A.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B.年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一致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4.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A.方向B.大小C.源地D.性质5.9月时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A.潮汐B.波浪C.南极环流D.西风漂流解析:3.B4.A5.D第3题,图示为南极地区,9月海冰范围最大,不表示气温最低,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南半球海洋约是8月份气温最低,A错。由于海水涌动的力量影响,年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B对。图示可见,海冰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不完全一致,C错。海上有浮冰存在,海冰范围大于海冰覆盖面积,D错。第4题,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方向,南极大陆盛行离岸风,将海冰吹走,A对。风的大小、源地、性质不是冰被吹走的主要原因,B、C、D错。第5题,9月时,图示海冰范围内向低纬凸出部分位于盛行西风带。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西风漂流,D对。潮汐、波浪影响主要在沿海地区,A、B错。南极环流位于南极大陆周围,C错。(2019·山东烟台高三期中)如图中甲半岛近海受离岸风的影响上升流活跃。据此回答6~8题:6.图示盛行风向发生的季节及成因分别是()A.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冬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甲半岛沿海地区分布有条带状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①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②夏季受离岸风的影响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④受沿岸寒流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据材料信息推断甲半岛近海域()A.形成世界重要渔场B.海底油气资源蕴藏丰富C.海上交通运输繁忙D.海底地势起伏大解析:6.D7.D8.A第6题,图示区域位于索马里半岛和印度半岛附近,为北印度洋海域,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是夏季受到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向北移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故选D。第7题,图中甲半岛为索马里半岛,冬季受信风带南移影响,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为离岸风,降水少;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性质,降温减湿明显,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附近,从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选D。第8题,该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上升补偿流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重要渔场,A对。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与地质作用有关,与盛行风及洋流无关,B错。甲半岛附近海域交通运输及海底地势与风向和洋流等无关,C、D错。故选A。(2019·广西桂林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大陆西岸沿海分布着大批渔场,在海洋上有众多的海岛,但沿海大陆地区动植物稀少。据此回答9~11题:9.下列关于该大陆西部沿岸地区自然环境与沿海渔场的形成有关的是()A.鸟类数量众多B.众多河流带来营养盐类C.多酸性土壤D.沙尘天气多10.该大陆西部沿海地区动植物主要的生存水源为()A.大气降水B.河流水C.露水和雾水D.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