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测控导航考点题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2、3、4、5、6、1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7、8、9、10、11、13一、选择题如表为地球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读表,回答1~2题:生态系统类型湖河沼泽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冻土带荒漠密灌林农田海洋面积(6×106km2)23201881814332净初级生产力g/(m2·a)5002000280001300014070650125【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森林面积更广B.光合作用更强C.年平均气温更高D.温室气体更少2.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绿色植物总量解析:1.B2.D第1题,读表可知,两类森林面积相差不大,A项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NPP=GPP-自养呼吸消耗,说明其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光合总量即总初级生产力(GPP)大,所以光合作用更强,B项正确;与年平均气温高低、温室气体多少关系不大,C、D两项错误。第2题,由上题可知,NPP平均值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NPP=GPP-自养呼吸消耗。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绿色植物总量不同,使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GPP)不同,从而导致NPP差异,故D项正确。(2019·湖南长望调研)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如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回答3~4题:3.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4月15日前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风速较大B.郁闭度大C.气温较高D.降雪较少4.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益较低。据图文信息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落叶松人工林可使()A.春季融雪量降低B.河流汛期推迟C.融雪时长较长D.融雪速度较快解析:3.B4.D第3题,云冷杉常绿原始林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森林郁闭度更高,对积雪的截留作用更强,故积雪薄,B项正确。材料“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水和风速相差不大,A、C、D项错误。第4题,由图可知,落叶松人工林在3月15日之后积雪厚度下降速度快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说明融雪速度快,不利于水的下渗,水文生态效益较低,D项正确。(2019·安徽合肥模拟)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淇河流域在自然保护、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种情境下的碳储量和密度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2005年~2015年淇河流域碳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建设用地的扩张B.耕地转化为草地C.天然林迅速恢复D.农业灌溉区减少6.2015年后,对淇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恢复最明显的措施是()A.控制人类活动,自然恢复B.减少建设用地面积C.设置基本农田,维持稳定D.增加生态用地面积解析:5.A6.D第5题,据图分析,2005年~2015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减少趋势;根据材料“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可知,建设用地的扩展可能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A项正确。第6题,据图可知,生态保护情境下碳储量增加比自然增长情境、耕地保护情境下大,因此,2015年后,增加生态用地面积对碳储量恢复影响最大,D项正确。(2019·江苏扬州考前调研)白洋淀湿地享有“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的美誉,也是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白洋淀湿地某季节水均衡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白洋淀湿地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白洋淀湿地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双向转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