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试析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活动性。人力资源蕴藏在一个个生生的人体之中。人力资源将随着拥有者个体生活的结束而消失,随着拥有着的转移而转移,儿自然资源却不同,他是相对固定的。二、可控性。自然资源的生成,物力与财力资源的生成,相对来说缺乏可控性,而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天才。人力资源的新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人们又组织有计划地区培养与招募。三、时效性。人力资源不但具有活动性,而且还有实效性。就个体人力资源来说,也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大约在16——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在这段时期内,如果人力资源得不到及时与适当的利用,个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境地甚至丧失作用。这与金融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所不同,金融资源长期储蓄,其价值变化不大。矿产资源不开发,其流逝不大。然而人力资源长期闲置活学非所用,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四、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而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及财力资源则不同,他们是被动的。因此,衡量人力资源开发程度如何,就看开发着对人力资源能动性发挥得如何。能动性的另一个表性,是他具有创造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好,就能创造超出它自身价值多的多的效益。五、变化性与不稳定性。金融资源与自然资源是相对稳定的,但人力资源却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到乙单位可能就不是人才了。这种变化性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劳模到了90年代不一定是劳模了。人的劳动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青年、壮年、老年各个阶段,其人力资源的实际效用是相互不同的。六、再生性。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以及金融资源,一般都在利用中消耗掉了,而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再开发与利用中消耗掉,而且能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七、开发的持续性。作为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源,一般只有一次开发和二次开发,形成产品使用后一般不能再继续开发了。人力资源由于它的再生性,则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也是开发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开发与发展。八、个体的独立性。自然资源的存在形式一般是成块成片地连接在一起的,散状形式较少。而人力资源则不然,他是一个体为单位独立存在与每个生活着的个体身上,而且受着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思想与价值观的影响。这种存在的个体独立性与散在性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显得相当复杂与艰难,管理的好能够形成系统优势,否则则会出现内耗。九、内耗性。自然资源是数量越多越好,形成一定规模后作用越来越大。矿藏储量越大越有开发价值,资金越多越有投资效益。然而,人力资源却不一定越多越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组织、利用与开发。常言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说,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各类人力资源,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内耗现象。十、资本性。认识一中原生性资源,只有通过开发才能为社会生产所使用,才能为企事业组织所利用。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需要物资、资金以及时间的投入。开发后的人力资源维护,同样需要一定的物资、资金以及时间的投入。因此,人力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进一步获取经济资源的基础。2.试述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包括着全体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目标与任务和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与任务。显然,两者有所不同。属于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目标任务不一定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任务,而属于全体管理人员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任务,一般都是专业的人力资源不部门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无论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是其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保证自治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3)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