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特别多,识字教学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教学的难点。因此,让小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都认识并记牢是件令教师们很头疼的事情。本学期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下面就说说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初始教学时,我把每篇课文中要求学生会认和会写的大约20个字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个个的认,但学生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我的情绪也很被动。于是我把这些要求会认字和会写的字都制成生字卡,每天早上就贴在了黑板上,学生随时认字,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高多了。在学校里,我利用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我还经常带学生在学校的宣传栏前阅读,让他们增强识字意识。比如,学校有一个中华诗词专栏,我就读了上面的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他们都想认识伟大的毛主席写的这首诗,在那认真的识起字来。这个学期,我认为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中午让学生阅读音汉童话书,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了识字的兴趣,更加主动的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教给方法,学会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一)利用猜字谜识字。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记得上一年级上册第八课《太阳》的时候,我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两座连起来的青山,山上有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让同学们猜一个字,有猜“日”的,有猜“山”的,都没猜出来,最后我把黑板顺时针转了九十度,他们一看马上就兴奋的说:“是阳字”。这节课有了这个谜语的导入,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上课进行的非常顺利。(二)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就成了新字的方法。比如,火+少=炒、禾+火=秋、袋-衣=代、题-是=页。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三)解字识字法对于会意字,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特点,分析其构成与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如:明,左边是日字,右面是月字,“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又如:男,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一个“力”,因此“男”表示田里主要的劳动力。明白了这点,就很容易将“男”字记住。类似的还有“鲜”“休”等。可用下列口诀记住一些会意字:草生田中为苗,用力耕田为男。人倚树旁为休,眼皮下垂为睡。上小下大为尖,以一盖火为灭。不正为歪,日光为晃,小土为尘,火土为灶。三、积极评价,鼓励识字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用积极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孩子们的特点是都喜欢听表扬的话,都愿意得到教师的奖励。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把要求学生认识生字表一中的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比一比谁记得快,谁记得多。记得快的、多的奖励一面小红旗。这样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争相识字、记字,希望自己比别人得到的红旗更多。四、生活中识字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教育学生可以和妈妈逛街可以识字,认识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的商标等;外出游玩可以识字,认识公园里警告牌上的字等;看电视也能识字,认识一些动画片的名字、一些地名等。在学校里,很多同学喜欢在下课后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