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的内容,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5.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6.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教学难点】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新课:师引导:“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个伟人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回答师问:“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个旗帜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生讨论师点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又叫邓小平理论。那么邓小平理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由此导入对本节课的学习。师要求:学生快速把下面的目标读一下,了解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读目标: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师:邓小平首先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并且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人们称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大屏幕展示邓小平的图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吗?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1.中共十二大(1)时间:1982年9月。(2)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共十三大(1)时间:1987年。(2)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体验阶段: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南方谈话(1)时间地点:1992年1、2月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2)内容: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理论的含义: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3.中共十四大(1)时间:1992年10月。(2)内容: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3)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中共十五大(1)时间:1997年9月。(2)内容: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导行阶段: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中共十六大(1)时间:2002年11月。(2)内容: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