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学科:地理课时:1总课时数:1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学难点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探疑互动:(教师)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54页“气温的观测”。提问:⑴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⑵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夏天热,冬天冷。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日常生活导入(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3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日均温怎样计算呢?(教师)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大屏幕出示图3.12“气温日变化”图,看图提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⑸读出不同时间的气温值,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大屏幕出示图3.13“气温年变化图”,看图提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从1月到7月,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从7月到来年1月,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⑸读出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就是年平均气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北半球气温曲线为波峰状。南半球因季节相反,气温曲线呈波谷状大屏幕出示图3.14“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过渡:这堂课学习了气温的一些知识,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让我们一同来完成活动2。解疑归类: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气温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而且知道了气温的变化。那么,气温的分布如何,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查疑落实:说出1、气温日变化:气温日较差2、气温年变化:气温年较差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学生答:日均温。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学生答:气温日较差。(31℃-24.5℃=6.5℃学生答:月平均最高温约24℃(7月),最低气温约-6℃(1月)(学生动手)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学生答:气温年较差。24℃-(-6℃)=30℃(学生动手)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其余学生动手绘图练习。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的观测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气温日较差2、气温年变化:气温年较差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