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十方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教案(2)新人教版(1)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2)产生的现象:①昼夜交替;②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地球的公转(1)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的固定倾角。(2)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情况。①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②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上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③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上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有一次阳光直射。⑷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最短,夜最长3.地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形式绕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注: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⒋地球上的五带五带的特征: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天文特征有阳光直射现象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寒冷终年寒冷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一、世界的海陆分布1.全球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半球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二、七大洲、四大洋1.七大洲(1)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分布: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均填名称)(3)洲界。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大陆和大洲(1)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2)歌谣记忆七大洲面积大小的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四大洋(1)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特点: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大西洋形状略呈“S”形。印度洋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跨经度最广,全部位于北半球。洋、海、海峡的区别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四、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变化(1)原因:地球内部力量(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和外部力量(如流水、风、海浪、冰川、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2)证据: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喜马拉雅山区有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等。2.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2)主要内容: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3.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第四单元世界的居民一、世界的人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