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题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根据地的意义。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知道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和结果;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8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生:“八一建军节”。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八一建军节”跟什么历史事实有教师通过八一建军节导入,激发关?(设置悬念,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想,通过学习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的。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南昌起义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结果——占领南昌城,撤出南下广东时,遭受敌人的封锁。2.教师提问:起义军在占领南昌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结果如何?学生回答:遭到反动军队的包围,敌强我弱,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的封锁。朱德、陈毅等率军转战湘南,坚持斗争。3.教师提问: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49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目标导学二:井冈山会师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学生学习兴趣。地点、领导人、旗帜、结果。学生回答: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旗帜——“工农革命军。”结果——起义受挫。2教师提问: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决定?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改向井冈山区进军。同时在进军途中,对军队进行了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教师过渡:朱德、陈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于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教师提问:会师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4.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因为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5.教师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指导学生分析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培养学生全面史观和通过史实概括历史意义的能力。三、红军长征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