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燃烧引起的爆炸及条件教学设计一、实验教学目标爆炸是在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关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中出现的概念。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在燃烧条件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到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本节课通过对爆炸条件的探究得出如何避免爆炸的发生,对生活中有关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有一个深刻、正确的认识。二、实验内容实验名称:可燃物的爆炸及对爆炸条件的探究。实验器材:制取氢气的发生简易装置(锥形瓶、长颈漏斗、橡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空矿泉水瓶若干、电子打火器一个、火柴、小木条、塑料小药瓶、酒精、可乐瓶、鼓气气球等。三、实验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因素;能根据演示实验探究得出物质爆炸的一般条件;防止爆炸的安全知识难点:引起爆炸的因素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演示(1)氢气安静的燃烧和氢气的爆炸实验,(2)酒精安静燃烧和酒精爆炸的实验,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安静燃烧和爆炸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能在实验中对比当燃烧条件发生稍许变化时,就看到了爆炸的发生。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的操作,让学生能从实验操作细节的变化思考爆炸在燃烧基础上发生的原因,锻炼学生注重细节,通过实验条件和现象,推导实验结论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交流讨论,最终得到爆炸形成的原因了解爆炸和安静燃烧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爆炸发生的对象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所以教师播放课本132页实验7-2的视频实验,让学生对爆炸的对象更加深刻,并能认识到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可以避免发生爆炸。随后,通过“控制变量”探究氢气在不同含量空气中发生的爆炸现象,给出爆炸极限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气体或其他可燃性易爆物品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在使用或存放这些物品的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对比演示实验找出爆炸形成的因素,让学生能结合实际认识生活中各种爆炸发生的根本原因,学会正确操作并能及时发现生活中很多的安全隐患,避免悲剧的发生。四、教学实验过程教师:当同学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之后,请大家考虑:为什么将油倒入锅里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油起火的现象?学生:因为油是可燃物,当它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的时候,在锅里受热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油就发生的燃烧。教师:那么为什么加油站里的汽油一旦泄漏,达到燃烧的条件之后,不是起火,而是会发生爆炸呢?燃烧和爆炸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两组实验来看看里面的原因。【演示实验1】实验准备: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将一个软的塑料小药瓶平行剪去瓶口附近的瓶身,可以倒立放置于桌面,同时在塑料瓶底部戳一个小洞,可以塞紧一个火柴棒。将产生的气体从剪去的瓶口通入倒置的塑料瓶。教师在第一组实验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后拔掉塑料瓶底部的火柴,并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小孔流出的气流,发现能够安静的燃烧,并伴有淡蓝色火焰。当老师将氢气的发生装置的弹簧夹夹紧之后,很快发现塑料瓶突然“跳起”,发出类似于爆炸的“砰”的一声响。(学生看了这个实验之后反应十分夸张,有的害怕,有的兴奋,每一位同学都充满了好奇,对于刚才一分钟前发生的突变充满了探究的欲望,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教师:请同学们想想刚才氢气燃烧和氢气爆炸的反应是一样的反应原理吗?都是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什么反应的剧烈程度完全不同?燃烧和爆炸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甲:“氢气爆炸的时候老师将氢气停止通入塑料瓶了,肯定是瓶子从底部混入了空气发生了爆炸”学生乙:“氢气燃烧和爆炸都需要可燃物、有氧气、一定的温度,先燃烧后爆炸”学生丙:“氢气的爆炸和燃烧应该都是一个反应,产物都是水,只是程度不一样,感觉爆炸威力比燃烧大多了。”学生丁:“纯净的氢气在燃烧,不纯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教师:通过同学们细致的观察,找到了其实有很多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比燃烧现象更剧烈的一种化学反应。教师:那么燃烧引起的爆炸如何发生?除了燃烧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