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隋朝与秦朝都是短命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要求学生培养的审美的观念: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之美。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一)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琼花的图片学生各自阅读课本导入框中的小故事,初步了解隋炀帝的一些资料。教师: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共同寻找答案。(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展示: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学生阅读课本完成问题,各小组推选代表回答问题。(内容浅显,老师不做过多讲解)2、隋朝统一:展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思考: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各自阅读课本并思考此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推选代表回答问题。(巡回指导,适当点拨)说明:总结原因对七年级的学生有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人民的力量这一重要原因,学生往往认识不足,这一点可以结合南北朝的朝代更替频繁,人民饱受战争的荼毒来引导。总结: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3、隋朝的繁盛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隋朝的繁盛展示:繁盛的表现思考:繁盛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此部分内容简单,课本讲述的非常详尽,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不需要多做讲解。二大运河的开通1、展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总结: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地有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为什么重要?教师明确: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说明:水运粮食的重要性与古时运输方式的落后有关,学生大多能理解,不做太多说明。3、思考与判断:展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明确: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我们今天讲了隋朝。581年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重建统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开始了。隋文帝杨坚是位杰出的皇帝,他勤于政事,崇尚节俭,设置三省六部,精简地方政权,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他在位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隋炀帝杨广下令凿通大运河。涿郡、洛阳、余杭三点,永济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