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通过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到罗斯福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克服危机的决心,赢得了民心,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2.引导学生懂得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的尖锐化。重点、难点:一、本课的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二、本课的难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虽有不同,但还是具有比较明显的相似性。其共同特征是:相对稳定,都有发展。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瓜分战败国的基础上暂时协调了彼此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歌舞升平、欣欣向荣景象。但这种状况能一直保持下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其经济发展将会被经济危机打断。)实际上,资本主义世界在20年代的普遍繁荣已经孕育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深入研究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导读提纲:(以课件或幻灯出示导读提纲)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结合导读提纲快速阅读教材,并分析以下问题。1.你如何理解《美国的悲剧》这部作品?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3.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爆发的标志是什么?4.这次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产生什么深远影响?5.罗斯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6.罗斯福新政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容有几个方面?7.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讲授新课:一、《美国的悲剧》1.美国经济的长足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资本家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他们造成的优越条件来谋求高额利润,美国工业生产保持世界首位,大大超过了一战前的水平。1928年的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切使美国资产阶级得意忘形,大肆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它的内在矛盾,美国已不再有经济危机了。”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市场的表面繁荣潜伏着危机,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美国的进步知识分子愤怒地批判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弊端。2.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美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家德莱塞展开了一场反对资产阶级伪善行为和假仁假义的尖锐斗争。他的作品提出了相当广泛的带有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他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是对美国社会制度进行控诉的纪实性小说。二、“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分析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通过阅读课本我们更能体会到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学生回答:市场供需出现矛盾。)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第二,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