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迅自传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解词。2、学习运用朴素平实而又蕴含深情的语言来写作。3、学习传记文体把握人物精神实质的写作方法。4、学习传记文体高度的概括性。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自传(zhuàn):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乞食者:要饭的人。乞:乞讨。筹办:筹划办理。幕友:旧时军队或行政部门里由长官私人聘请的人员,协助办理文案、诉讼、钱粮等事物俗称师爷。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维新:wéixīn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绍(shào)兴:段祺(qí)瑞:北洋军阀皖系的首领。厦(xià)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彷徨:páng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侮蔑:wǔmiè轻视;轻蔑。川资:路费。随喜:随着众人做某种表示。失怙:hù丧父。三、课文朗读:四、课文导语:“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五、常识(分发)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1、文章内容:A、少年变故:出生时间、地点、父母简况、家庭变故、寄居亲戚、父病重三年去世B、青年求学:18岁考入水师学堂,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毕业后日本留学,仙台医专两年,弃医从文。C、回国工作:杭州执教、绍兴教务长,师范校长、教育部员,北大讲师、厦门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往上海。D、著述情况。2、练习一:时间事件(主要活动)原因一八八一年出生十三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十八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二十九岁回国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一九二六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一九一八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3.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4.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描述一下。参考: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5.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