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透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江西省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学目标】:1、了解《2017湖南中考说明》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考试要求。2、掌握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郴州]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11.解释下列标色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2)困于心衡于虑()(3)病虽愈()(4)四夷俱服()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译文: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4分)答:【答案】11.(1)狱官。(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4)臣服,服从。评分标准:4分。每题1分。1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评分标准:2分。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评分标准:2分。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3.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评分标准:4分。每问2分,意近即可。14.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评分标准:4分。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甲】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