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说新语》二则第二课时《乘船》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期行》这篇文章,它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是什么?(讲礼貌、守信用)。这节课学习同类的文章,它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有事什么呢?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1、明字音华歆(xīn)歆辄(zhé)难(nán)之宁(nìng)可以急相弃邪(yé)2、知节奏王/欲舍/所携人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3、积累文言词汇【古今异义】①、有一人欲依附(古义:搭船同行今义:依靠、依赖)②、何为不可(古义:肯,同意今义:可以)③、后贼追至(古义:指作乱的人今义:偷东西的人。)④、正为此耳(古义:语气助词,罢了今义:耳朵)【虚词积累】何为不可(为:动词,做。)正为此耳(为:介词,因为)4、译述重点语句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概说故事《乘船》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就不履行自己的承诺。2、文章脉络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3、领悟内涵思考: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华优王劣。4、课文主旨: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四、延伸拓展——跳出文本本文主要讲了关于诚信的道理,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名言名句。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诚信为人之本——鲁迅五、朗读——回归文本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板书设计】乘船《世说新语》开端:乘船避难发展:有人想要搭船,华、王态度各异高潮:贼至,王欲舍,华留。王朗诚实守信结局:遂携拯如初作业检测附答案:参考答案:1、(1)fǒu通假字,通“否”,不在。(2)nán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为难(3)yù想要(4)nìng难道2、(1)想(2)恰好(3)、约定(4)、离开(5)、已经(6)、难道3、1)、笔记小说集;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南朝。2)、待君久不至,已去。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①、(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②、①太丘友②家君家君③君君③、(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④、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