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尘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美德书》,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美德的内涵。3、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获取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4、学习文中米妮勤劳、诚实的优良品质,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文题“地毯下的尘土”很有深意,耐人寻味。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文章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2、作者:莫德•林赛,美国作家。代表作《地毯下的尘土》、《灰猫妈妈》。3、本文选自《美德书》。该书编者是威廉•贝内特,是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教育部长。《美德书》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本性中永久不变的最基本的十大美德: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每一美德单独成章。如“诚实”这一章就有伊索那则《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在“同情”这一章中有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4、学习生字:勉强(qiǎng)葱茏(cōnglóng)乱七八糟(zāo)陌生(mò)敞亮(chǎng)抽屉(tì)打量(liàng)眷顾(juàn)宫殿(diàn)扫帚(sàozhou)圆润(rùn)真挚(zhì)遗憾(hàn)教诲(huì)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按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课文3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写小米妮在家境穷困的情况下,不得不到外地打工。第二部分(6—17):写小米妮偶遇小矮人,决定为他们担当临时保姆。第三部分(18—34):写米妮主动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获得了十二块金币。四、合作探究: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明确:米妮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可是家里的气氛却十分温馨、和睦,母亲勤劳能干,女儿也很懂事勤快,“在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这些内容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因为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想到,米妮勤劳诚实的美德,应该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才能形成。五、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写米妮在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况下,经过思想斗争,最终主动打扫而灰尘化作金币的经过,告诉读者: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只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工作的习惯,就一定会受益终生。《地毯下的尘土》耐人寻味,形象地告诉我们:对心灵上的尘土要勇敢地去擦拭,否则它永远是心灵上的灰尘,永远使你内心不安;勇敢地去擦拭心灵上的灰尘,你就会发现你洁净的心灵正在闪闪发光,它不再不安,而是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份由衷的快乐一笔宝贵的财富。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没有父亲——穷——母亲生病——出去找工作——来到小矮人的房子——打扫房子——被邀请留在房子里——看风景忘了时间——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睡不着觉——拿扫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有十二块金子。二、精读品析:1、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内容中找出评价依据。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懂礼貌:①、“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来应门。她想,这儿可能没有人住吧!她打开门,走了进去,决定就在这里过夜。”——正面描写。先敲门,直到判断可能没有人住才进去,多么懂礼貌的孩子!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来见他们。‘你们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