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二)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优美的语言。教学重难点了解写景的顺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领略了朱自清描绘的春景之美,欣赏过老舍济南冬天的诗情画意,走进那闲适、安静的竹林深处人家,大自然神奇的美通过作家的生花妙笔,涓涓滴滴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也是写景高手,他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的《树林和草原》,去看看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二)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简介。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他因此被放逐。课文节选自《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2朗读全文,体会文中写景的特色。(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正音:榛(zhēn)树穹(qióng)隆蕴(yùn)蓄蘑(mó)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谈自己阅读后的整体感受)3回顾所学课文,总结写景文章的基本特点。(特征突出、顺序清楚、描摹生动、情景交融)(由学生归纳概括,教师板书)4引导学生就写景文章的表现特点,结合本文谈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角度、表达意见的语言)(特征、顺序、语言、情感等方面)5朗读全文。(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停顿、重音、速度)(三)具体感知1根据对全文思路的把握,要求学生明确本文写景顺序。时间顺序(要求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句——语言标志)(列表)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大自然的特点。表示时间的语句景物特点黎明时候(草))(清新、湿润)(树枝)在阳光底下(空气)(虽然凉爽,但炎热(橡树林……红光)已经逼近)太阳越升越高(草、空气、橡树、水(空气新鲜清爽,泡、丛林四周的一切)景物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晚霞、雾气、树木、(景色变换,丛林、干草垛、星)空气清新)夜幕降临了(丛林、月亮、灯火)(温馨)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并从中概括出景物特点,训练其理解概括能力。3朗读文章1、4小节,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景致的美感。(四)课堂小结屠格涅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本文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凸现景物特征,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再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五)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用正楷抄录自己所喜欢的语句。2完成“思考与练习三”。板书设计树林和草原〔俄罗斯〕屠格涅夫抓住景物特征理清写景顺序表示时间的语句景物特点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导入(要求读出感情,读出对文章的理解)(二)讨论“思考与练习三”(该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略的内容)1作者省略的是雨后阳光下除了清新的空气、芬芳的草莓和蘑菇之外,其他“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的景物。可以联系前文的景物描写,想想这些景物在阳光下会是怎样的情态,并请学生尝试描述。2这里作者省略的是对“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具体景色的描绘,这种闪光是怎样的呢?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进行一番描述?这种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由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评)(三)结合对“思考与练习一”的讨论,体味本文蕴涵的感情(由学生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作者已经陶醉于夏日草原的美景之中,同时作者也在向我们传达着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关系是多么美好的理念。(教师结合本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景交融是写景文章的重要特点)屠格涅夫描写的自然风景无不显得诗意盎然,情味无穷。托尔斯泰赞叹他的景物描写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屠格涅夫对自然的描写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做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将景物描写得美,决不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