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依法治国之路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2、能力目标: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3、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三、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四、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五、教学方法:启示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六、教学资源:ppt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第周第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目标定向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2、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环节一】自学尝试【任务】(自学课本P47-51,梳理基础知识,用铅笔做好标记,思考完成1-4题小组合作,互补提高班内展示,达成共识)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2、(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2)依法治国的核心、主体、内容、地位、依据各是什么?(3)依法治国对国家公职人员和公民提出了什么要求?(4)、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用法律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6)社会的文明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7)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实行是维护长治久安国家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3、阅读课本49页议一议:水资源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透过我国的依法治污治水,我们能明白什么道理?4、我们一起分析判断:“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5、知识体系建构图:【环节二】研学:各小组讨论问题的答案、展示自己找到的问题和解决情况,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环节三】示学: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讲,组内成员还可以补充。【环节四】检学:巩固基础,提升能力1、()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C、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依法治国()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没有关系③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④能维护各国之间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2015年4月1日,我国又有34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34部法规的实施说明了()A、我国的法制在不断健全B、法律是可以随意制定的C、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D、法律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分别于2005年5月1日、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体现了我国()A、在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B、法律是依法治国的主体C、建立健全了法律体系D、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5、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A、人治B、权治C、法治D、钱治参考答案:CBADC【环节五】:收获平台我学会了-----------------,我懂得了----------------,今后我会--------------【课堂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学习内容的情况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评选出优秀小组和最佳个人。九、板书设计:(一)依法治国:主体:广大人民群众。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事务。要求: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严格守法。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十、教学后记与反思:本课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和提供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知、认识。注重对学生的行为引导,通过对感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守法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在学习生活中自觉树立法制观念,维护法律尊严。(二)依法治国的意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