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2.本课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本课的主题是公民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初中学生面临三个现实问题。一是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问题;二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问题;三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维护权利问题。在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问题上,由于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有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多少权利。这一模糊认识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澄清。在如何行使权利问题上,有的学生对来之不易的权利不够珍惜。也有的学生认为权利是属于我的,因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管不着,由此导致侵权事件不断发生。对此,有必要通过自我教育肃清这些错误观念。在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问题上,由于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因而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可能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如果侵害者的年龄和自己差不多时,有的学生又往往采取打架斗殴的方式“维护权利”。可见,帮助学生学会依法维权大有必要。(2)课标的具体要求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构成。引言由第56届联大特别会议说起。在这次会议上,玻利维亚13岁女孩代表全世界儿童呼吁各国政府和成年人保障儿童的权利,保护和尊重儿童。然后引出主题,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我国青少年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作为青少年要珍惜权利,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合格公民。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框由两目组成,即第一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第二目“法律确认、保障权利”。第一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国国徽图案的涵义;第二,我国的国家性质;第三,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通过与极少数敌人做斗争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二目“法律确认、保障权利”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第二,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第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第二框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本框由两目组成,即第一目“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第二目“正确行使权利”。第一目“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二,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第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第二目“正确行使权利”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第二,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第三,要在法律充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第四,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2.总体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本课建议用2课时完成,每框1课时。(2)课前准备①请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以了解学生对权利问题的认识情况。②请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③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教师可以案例为脚本,编排1至2个小品。(3)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相近内容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