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年思品一单元三课第二框《立身需要自尊》教案(第6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自尊,及自尊的重要性,及如何让区别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教学难点:“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第二课时立身需要自尊请同学们自习课本27-30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3个问题:1.什么是自尊?2.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3.如何正确区分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导入新课:师导语:生活连线——俗语:“树要皮,人要脸”、“宁输馒头不输气”的含义。师小结:这两句俗语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需要主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尊重自己(自尊)两层含义。新课讲授一、我的自尊体验活动内容:教材P27说说在下列情景中,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或行动:当我被人无端地指责甚至谩骂时,我会。当我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会。当我,我会。当我,我会。师小结:如当我被人无端地指责甚至谩骂时,我会感到十分难过,产生一种羞愧感,进而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言行;当我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会认为自己很重要,会感到分外高兴,产生一种荣誉感;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有能力;我们这些都是自尊。自尊使人自爱、自信、自强不息;丧失自尊会使人自轻自贱,甚至自暴自弃;触犯人的自尊,则会使人烦恼、怨恨或愤怒。师小结: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获得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的情感。(板书)二、自尊的力量师导语: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板书)阅读感悟:教材P27-28一个纽约商人的故事,他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扔下1元钱,但又觉得不妥,重新返回,取走了几支铅笔。这件事使铅笔推销员受到很大激励,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全班讨论:(1)纽约商人为什么又回来取走几支铅笔?(2)纽约商人的一席话对铅笔推销员产生了什么影响?(3)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师小结:纽约商人回来取走几支铅笔,将“施舍”转换成了“交换”。他以平等的身份对待铅笔推销员,不因自己的成功而轻视别人,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你跟我都是商人”这句话使铅笔推销员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成为推动他不断前进、奋斗的动力。可见,自尊具有巨大的力量,是个人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自尊与尊重别人是统一的,尊重别人,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能把自尊和尊重别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这对引导学生正确地追求自尊、把握自尊具有重要的意义。)师小结:从推销员身上:自尊是成长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板书)因为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从纽约商人身上: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该得到尊重。自尊不是轻视别人,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对平等的要求。三、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师:引入一段材料材料一小明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不理想,他看到同学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非常羡慕。小明的父母收入不高,经济条件有限,他就向同学借钱也买了一双。许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小明觉得很有面子,有了自尊。材料二“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请回答:1.小明的做法是为自己赢得了自尊吗?为什么?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傲气”和“傲骨”?(本节材料让学生从身边的例子中感受到,自尊有两重性,如不能把握好自尊的“度”,就可能成为自傲、虚荣。)师:请同学们认真填写书本P29看漫画,写出空白内容:填写: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在于。自尊心会使我们。自傲、虚荣会使我们。师:联系两则材料和漫画,说说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什么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