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森林公园申报材料及要求[5篇范文]第一章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桂花省级森林公园地处XX省桂花林场管理局境内,位于XX省XX县区西北部桂花泉镇,东经113°51’,北纬29°30’39”。森林公园东靠XX县区城,南依106国道,西与XX县区赵李桥相望,北邻XX县区陆水湖三国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1000公顷。XX县区地处武汉、长沙、o南昌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县城距省会武汉155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不到20公里,距京珠高速25公里,106国道贯穿全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见图1-1和图1-21.1.2地形地貌桂花省级森林公园地处幕阜山脉大药姑的余脉,属低山丘陵区,是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最高海拔832米,大多数山头海拔在500米左右。母岩由志留系黄绿色页岩、石灰岩、砂岩构成,母岩风化强烈,山体较陡,坡石密布冲沟、切沟,垄岗地由第四纪网纹红土构成。1.1.3气候桂花省级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热同步,具有良好的森林小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6.8℃,年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湖北桂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约5200℃,年均降雨量1500—1700mm,无霜期265天,年日照时数1630—1850小时,日照百分率36%,年相对温度80%。年降霜期15天,积雪厚度15cm。1.1.4土壤公园区内土壤多为山地黄壤,黄棕壤、局部地方有死黄土(马肝土)。土壤多偏酸性,富铝化作用明显,淋溶作用强烈,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但保水保肥性能好,养分含量高,磷含量相对偏低,适合多种树木生长。1.1.5水文桂花省级森林公园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境外流经客水。地下水以构造裂隙水和第1页共29页空隙水为主,遇断层有泉水出现。公园内山涧溪水琮琤,泉水清澈,水质良好,清流透明,无任何杂质,山泉水甜润爽口,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XX县区母亲河的陆水河贯穿公园全境,其两岸青山夹秀水,山水环抱,水随山转,水面蜿蜒,时而开阔,时而幽深,晴日波光粼粼,雨天云雾缭绕,使山林更多了几分灵动的景观。公园附近有大型水库2座——人工平湖青山水库、陆水水库,可通航20吨以上的船舶,航线长64公里,另有小型水库四座,在这些水域,不但风光秀美,而且可开发水上娱乐项目。1.1.6生物桂花省级森林公园内植被茂密,植物种繁多,总计有126科,6001多种,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代表性植被为天然苦槠林,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以及次生的化香林和灌丛、灌草丛。林下植被主要有檵木、油茶、山胡椒、盐肤木、大叶苎麻、鱼腥草、薯蓣属等。共有5个植被类型十七个群系(群落),包括银杏,红豆杉,金钱松,红椿,杜仲,香果树,枇杷等多种综合价值很高的树种。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鸟类、兽类、两栖动物共计120多种,其中有穿山甲、水獭、猫头鹰、锦鸡等珍稀保护动物。1.2社会经济概况XX省桂花林场管理局创建于60年代初期,当时为桂花油茶场,1963年根据上级领导意见改为发展杉木用材林为主的国营林场,1970年和1979年先后和江泉、洪下林场合并,1987年原林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桂花林场第一期经营方案,下设7个经营区。桂花林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人近40年的艰辛努力,林业生产和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蜚声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1986年,桂花林场被原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三大人工造林示范林场之一,曾被评为“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国营林场100佳单位”、“全国国有林场十大标兵单位”,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单位”。2003年8月,经省林业局同意,XX市政府批准将桂花林场更名为XX省桂花林场管理局,总人口第2页共29页1400人,其中正式职工628人,家属及职工子女772人。2007年林管局总收入3500万元,人均纯收入2.2万元,其中自营经济占45%。少数人信仰基督湖北桂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教,桂花泉镇建有基督教堂5座。每到礼拜天,教堂都有崇阳地方提琴戏演出。XX县区版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1985年列为对外开放县。林业在XX县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