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单位福利费、工会费的计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试点到现在全面铺开,对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预防腐败发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分析与工作实践,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集中收付制度;预算编制;公务卡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3月20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规范的零余额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性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效率和规范化运作程度,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增强了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透明度,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开始到现在县、乡全面推开的8年时间里,完成了财政集中支付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变,实现了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稳步推进了XX县区直预算单位、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成功实行了支付申请电算化管理和乡镇财政信XX县区级版网络连结工作,迈出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实施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财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资金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进一步强化。一是增加了资金调控能力。所有未支付到最终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资金都集中存于国库,使国库存款余额增加,大大增强了财政资金调控能力;二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资金拨付改变了过去分散、多重设置银行账户、层层拨付的状况,加快了支出进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强化了资金监管。通过运用支付网络对资金使用进行监控,提高了监控的时效性,实现了预算监控的全程化、明细化、动态化,不仅更好地保证了预算执行,而且能够从制度上有效地预防、遏制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四是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集中支付的实施。国库支付软件实行严格的“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制度,没有指标就没有支出。一般情况,部门预算下达时间较晚,当年的用款经费要在第二季度才能拨付,造成上半年预算单位的一些支出,无法实现直接支付,影响财政支出进度。(二)单位、代理银行、支付中心工作繁重。在国库集中支付县、乡全覆盖和推进公务卡制度后,出具转账的支付凭证数量多,金额小,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一方面就直接支付资金而言,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具直接支付凭证100多笔,遇到文教系统报账,日均能达到300多笔,凭证核对和盖章的工作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之间需要人工传递大量的纸质单据,核对纸质单据和电子数据成为日常繁重的工作任务,纸质单据的存档管理也给经办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再一方面,乡镇业务量大,支付数量多,财政所会计每周往返财政局、代理商业银行次数增加,路途遥远,业务办理很不方便。(三)公务卡使用率不高,仍存在大额支出现金现象。一是预算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发卡人员较少,使用率较低;二是县级金融信用环境相对落后,制约公务卡的全面应用;三是虽然制定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但对预算单位不执行的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四是少数预算单位受思想观念、支付习惯和受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支出方便或其他原因,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和公务卡制度违规大额支出现金。三、关于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一)狠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行。一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与掌握国库改革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健全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