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世界的希望》读后感金砖四国读后感近年来,由于普京内阁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并着力于转变发展模式和创立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理念,俄罗斯已扭转了长达十年的颓势,开始由恢复型经济转向发展型经济,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俄罗斯在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发展指数、研发人员数、专利数等指标上的国际优势表明,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路径是实现大国复兴的可行选择。俄罗斯的大国复兴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其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其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通过推行市场化改革等新经济政策,俄罗斯基本摆脱了转型衰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俄罗斯人类发展指数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67位,领先于巴西(70位)、中国(81位)和印度(128位)。其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的科技潜力,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面临重要问题:第一,自苏联解体后,人口数量下降较快,人口问题亟待解决。第二,因社会不平等和地区差异导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益严重。第三,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出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滞后。第四,教育不平等导致人力资本存量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收入差距,反过来又会造成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直面经济发展的现实挑战印度的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管制和许可证时代(1950年至1980年)。印度采取类似于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模式,该模式导致了全面的进口替代,强调重工业化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导致公共部门迅速增加,私营企业数量少且被高度管制,以及庞大的官僚体系。印度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率只有为3.5%,5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工程和管理机构的投资,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好发展。第1页共4页第二阶段。变革之风阶段(1980年至1991年)。这一时期,某些产业的许可证制度被取消,技术进口管制被放开,进口方面的数量管制被关税所取代。但因缺乏财政审慎政策,政府对压力集团的巨额补贴所导致的巨大财政赤字,以及海湾战争引发的油价上涨,使印度发生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下,印度开始实施一揽子改革。第三阶段:自由化和改革阶段(1991年至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产业政策自由化、贸易政策自由化、放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准入门槛、金融部门改革、公共部门私有化、财政监管。印度的改革不是以大爆炸方式进行的,它是循序渐进的。渐进式改革有效地带动了经济增长,增强了经济能力,使得印度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浪潮中表现良好。预计到2011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印度经济崛起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困和不平等问题较严重,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素质教育有待加强,劳动部门急需改革及腐败等问题。尽管如此,印度具有实现大国崛起的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印度银行受到良好监管并且资本充足率较高、强劲的国内需求、大量的新兴中产阶级、人口红利等。发挥大国优势,特别是强劲的国内需求,通过经济改革,印度经济将加速发展。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巴西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产业深化时期(1945年-1964年);经济奇迹时期(1964年-1980年);失落的十年(1980年-1994年);平稳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20世纪80年代,受外债危机、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率的困扰,巴西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政策进行了以稳定经济和降低通胀率为主要目标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政府仍坚持把经济和社会改革作为主要任务,实施了有效的政策,如1992年实施的国企私有化,1994年实施稳定汇率政策以有效抑制通胀,1999年后进行合理的债务管理。虽然实施50余年的替代进口发展战略在当时的国内经济现实和国际历史背景下促进了巴西经济的长足发展。但上世纪90年代,在替代进口发展战略时期所实施的各项保护政策已第2页共4页无法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唯一出路是利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增加产品出口。1999年巴西实施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制定了地区出口战略和出口产品战略,将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一系列的改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