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VIP免费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_第1页
1/11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_第2页
2/11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_第3页
3/11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董冰5087139012在一个下着雨的周末,我读完了《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这是一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好的书。它首次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当时正是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社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达到这一轮增长的顶峰,也正处于“石油危机”的前夜,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弥漫着乐观情绪。但是作者基于当前的和历史上的实际数据,对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人口、经济增长,生活水平资源消耗,环境等变量等都做了精确的预测,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并做出了“崩溃”的预言。但是,作者们并非是进行单一的预测,并没有预言“崩溃”一定会发生,而是模拟了未来世界发展的各种可能场景。在多个模拟场景中,如果人类社会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如果国际社会做出反应或采取行动过于迟缓,“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这在今天看来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作者丹尼斯·米都斯在研究过程中用world3模型预测了未来世界的人口增长、粮食增长、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中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增长与现实完全吻合。作者写书的时候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社会的主流学者都对未来的发展抱着乐观的信心。直到一年后的石油危机,那些主流学者和政治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过更多人还是对有增长的极限这种说法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丹尼斯·米都斯用大量的数据和模型说明了人口、粮食、资源消耗等的增长是呈指数型增长,而非线性性增长。如果人口、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长是按照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世界将会“灾难性的崩溃”。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始终以发展经济为第一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都是惊人的。据统计,中国现有煤炭的探明储量为818亿吨,石油为25亿吨,天然气第1页共11页为5.4亿吨。以2000年为起始点,到2020年,中国年需煤炭16亿~18亿吨,20年累计需247亿~248亿吨;石油年需5.5亿~6.4亿吨,10年累计需85亿~92亿吨;天然气年需0.6亿~0.7亿吨,10年累计需9.2亿~10亿吨。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70%和50%。未来20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天然气超过2万亿立方米。严重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经济面临极限。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应该正视资源危机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跟世界其他国家合作对话,而不是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对国内的矿产资源竭泽而渔,以致最后造成得不偿失的战略性错误。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留给我我们的路只有一条——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帮助国际社会确立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该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经过充分论证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出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的角度引导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上的重要飞跃。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第2页共11页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