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片共分八集:《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涉及40多个典型案例。反复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该专题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共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讲述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周本顺的一句话让我触动颇深。他说:“我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本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才俊精英,如何就变成了当初自己厌恶的模样呢。不止周本顺,还有片中的白恩培、李春城等,乃至众多落网的“老虎”与“蚂蚁”,哪一个过去不是踌躇满志、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好青年。但当手中的权力成为敛财的“法宝”,节制不敌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时,又没有时刻进行自身素质完善,及时加强作风建设,最终,他们堕落为犯罪分子。因而,我认为于个人而言,要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党员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而个人的行为不仅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在工作中,在社会上,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行为影响力就越大,责任就越重,越要时刻正身修为,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第二集《以上率下》揭示的就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严第1页共3页格要求自己,底线失守,就会给所在的地区和部门、单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反,以上率下,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正风肃纪,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我们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就会健康发展。如若说党员及党员干部自身的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基,那么各项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则是防腐拒败的保障。《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在我看来,强调的都是纪律与规矩,也就是制度。正如片中所体现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纪律是从严管党、依规治党的重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反复适用性。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达到对消极腐败现象“釜底抽薪”的效果。纪律和规矩体现为法律的强制约束和党纪的刚性约束。如“天网”行动,将外逃贪官绳之以法,让腐败分子无路可逃、无处藏匿。如转变执纪方法,及时开展信访监督、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等。但不可否认,这十几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体制上的漏洞为公职人员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确实也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因而,完善法律监督权限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加强日常监督、抓早抓小,严格执纪、动辄则咎,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错酿成大祸,通过纪检监察机关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使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真正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很有必要。通过学习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应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明底线、知敬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筑牢思想防线,始终牢记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珍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珍视自己的形象;要守住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