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要求]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4.实验: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b)。考点一人类影响环境1.人口增长(1)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同人口发展过程密切相关。(2)人口自然增长发生的前提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人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特点①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②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速较快。(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③环境污染加剧等。(5)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连线)(2)特点:全球性。(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提示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命题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2018·无锡高三模拟)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答案ABC解析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2.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D项正确。命题点二环境问题及治理的实例分析3.(2019·苏锡常镇一模)下列有关抗霾措施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吸附尘土,以缓解霾的发生B.网络搜索信息显示:吃青菜能防治雾霾中毒,该措施可大力推广C.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转变生产方式,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答案B解析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有效地吸附和稳固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