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四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物质的跨膜运输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渗透作用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能力目标:尝试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操作3、情感:体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实验的乐趣。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难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有关渗透作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点评法和点拔法本节课把点评法和点拔法自始自终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适时得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3、自学导思法本节课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质壁分离的条件、三种跨膜运输的区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4、微格教学法将复杂的问题细分为若干小的问题,降低了学习探究的难度,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五、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2、实验探究法: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拔,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生活常常识引入新课]: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磕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为什么会变硬挺?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教师点拨,突破“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难点。展示渗透实验装置,由课外小组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探究实验结果:1、水分子为什么能够扩散?由于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比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的多,因此液面上升。(教师展示相关动画,帮助学生理解)2、渗透作用发生的必需条件是什么?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具体实例发现问题]:出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图片,结合开题所留的生活常识的思考,通过类比,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与渗透作用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失水?细胞内有半透膜吗?[分组探究]小组讨论,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教师点拨]1、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2、要与结合相关信息,利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提出假设,并且,猜想和假设要能进行检验3、设计实验要注意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