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锄头》读后感一天上午,我读了一篇名叫《两个锄头》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主人买了两把锄头,一个天天刨土,变得锃明瓦亮;另一个则认为刨土太苦太累,成天躲在屋子里,日久天长便生了锈。勤劳的那一把锄头衷心劝它去地里锻炼身体,可是他却不听,最后被主人扔进了垃圾堆里。当我读到勤劳的锄头天天伴主人刨土,不怕辛苦时,我不禁赞叹他顽强不屈的精神,因为我还不如他。生锈锄头的遭遇,让我浮想联翩。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坐在沙发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爸爸看到后说:“你这样可不行,光吃不动,体质会越来越差的,应该多锻炼,出去跑跑步。”我欣然答应了,立马决定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可是到了第三天早上雨天这个敌人把我打得半途而废,我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宝剑是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才锋利无比的,梅花是历经严寒才得以香气迷人的,想你这样半途而废,根本就不可能锻炼好身体。”可我依旧无动于衷。如果我当时听了爸爸的劝告,我现在一定会像那把瓦亮的锄头,身强体壮,我真是悔不当初啊。《两个锄头》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只有经过无数次历练之后方能成大器。第二篇:两个小淘气读后感两个小淘气读后感五年级一班王泽辰《两个小淘气》中的主人公布兰科和伊利卡都已经7岁。他们刚刚踏进小学,没有多少文化,因此常常显得幼稚可笑,但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的童心,爱憎非常分明,对善和恶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当他们村的村长对一个乐意助人的女草医约卡奶奶肆意进行迫害时,他俩自然而然地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坚决站在善良和正义的一边.他们不但经常帮助这位奶奶砍柴,而且在村长迫害变本加厉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搬到磨坊去藏身。这时突然下了一场暴风雪,孩子们只得呆在磨坊。家长们第1页共4页找不到孩子,惊慌异常,但他们隐隐约约知道祸根在村长身上。于是,他们跑去跟村长算账。经过一场斗争,农民把这个村长罢免了,另选了一位称职的人。从此以后,孩子们又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了。从布兰科和伊利卡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比如天真幼稚,比如十分淘气,比如比较热心""两位小主人公助人为乐的品质和爱憎分明的行为实实在在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我也要从小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书的作者布兰科·乔皮奇洞悉儿童心理,所以十分细致地刻画了一对淘气的主人公和其他小伙伴.在作者幽默诙谐的妙笔下,一个个不同性格的孩子显得栩栩如生。作者笔下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他们对周围的食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他们爱吹牛,常常把在学校中学到的一星半点的知识在家长面前大肆卖弄,其实作者笔下的孩子都是很普通的,他们身上的特点我们往往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同伴身上找到。比如他们的淘气、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善良""家长评语。看了读后感以后,感觉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希望以后多多加强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在阅读中开发智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第三篇:《两个问题》读后感《两个问题》读后感《两个问题》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故事由一颗很大的麦子开始,有学问的人都说不出这颗麦子的来历。国王传了一个最老的农夫来见他,那个农夫果然很老,扶着两根拐杖,那个农夫看了也不知道这颗这么大的麦子的来源,他说: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又请了那个农夫的父亲,而老农的父亲却只扶了一根拐杖,他种麦子的时候的确比现在的大,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麦子。他和那位老农一样说出了: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就请了老农的祖父,他竟然不用拐杖就进了皇宫,他见过这个麦子也曾种过。然后国王问了他两个问题:为什么以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而现在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为什么你的后代反而没你健康。他答道:因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专靠别人养活。从前,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不贪图别人的钱财。第2页共4页在这篇童话中,叙述国王与老农、老农的父亲和祖父的问答,从问答中解开这一颗奇特的麦子之谜。国王提出的两个问题说的是今不如昔,老人将造成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全靠别人养活。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