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题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相关的实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2.过程与方法(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会调整视野与选择观察范围。(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问题探讨与实验结果分析。(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实验技能的巩固提高。●教学难点1.制备细胞膜时,观察到红细胞的变化。2.形象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重要意义。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引入倾听思考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你们认为他这话说得对吗?(学生思考,有的认为有道理,有的觉得很难判断)现代电脑的精密已经令人不可思议了,小小的一个细胞,怎么可能比电脑还精巧呢?大家别忘了,电脑再精密,也是人造出来的,而人类尽管已经分析出细胞的成分以及结构,却至今造不出细胞。为什么呢?别小看了小小的细胞,因为细胞不是简单的物质的堆砌,组成细胞的分子只有在细胞中以一定的方式有机地构建起来,才能表现生命。这就是细胞的精巧所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基本结构吧。阅读教材观看实验录像,并思考相关问题。(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图3-1-2)。形态正常的人的红细胞红细胞吸水膨胀涨破的红细胞图3-1-2把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当中,由于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关系,水分就会不断进入细胞,细胞吸水开始膨胀,如同给气球吹气一样慢慢地鼓起来,太多的水分进入细胞,最后会将细胞膜撑破,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材料用具兔(或人、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2.显微镜下观察。3.滴加蒸馏水并吸引。4.观察细胞变化。操作要求1.装片制作较好。2.显微镜操作熟练。3.蒸馏水的滴加不弄污镜头,吸引不吸走细胞。4.寻找最先进水部分的细胞观察。小结:教师选取学生实验效果明显的装片,通过显微投影投示出来,大家观看,交流成功制备的经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讨论:如果不是在装片而是在试管进行实验,细胞破裂后,流出的内容物和细胞膜都混杂在蒸馏水中,还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比较纯的细胞膜?【课堂小练】(1)将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红细胞的状态变化是A.不能判定B.正常状态C.细胞膜破裂D.细胞皱缩(2)实验中先用显微镜的10倍物镜观察细胞,然后转换40倍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A.视野变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B.视野变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C.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D.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3)在视野右上方发现一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应将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加深对显微镜的应用和理解(三)细胞膜的成分教授讲授相关内容。科学家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并对细胞膜和细胞中其他各种膜进行微量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膜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蛋白质约占膜干重的40%,脂质约占50%(图3-1-3),其中脂质以磷脂为主。此外,细胞膜还含有约10%的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都是和膜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学习内容学生活动(四)细胞膜的功能小组讨论理解思考并回答。(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图3-1-5)。细胞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半透性或选择透过性,即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出入细胞,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进行。(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3-1-6)。大多细胞膜上存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