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观察地理课件的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综合思维)2.结合实际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3.理解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并运用地转偏向力原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一、地球自转1.方向甲图乙图丙图2.周期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为15°/时。(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表点拨]教材第3页图1-3,该图展示出:(1)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绕地轴自转。(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易错警示]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1)昼夜现象①成因②昼夜半球:下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1③昼夜界线:AB线为晨昏线。(2)昼夜交替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图表点拨]教材第5页图1-7,该图展示出:(1)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图中晨昏线为晨线。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1)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定相同。()(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5)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不停地自转C.太阳的东升西落D.黄赤交角的存在[提示](1)×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4)×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5)B[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的速度材料一送瘟神毛泽东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材料二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问题1(区域认知)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提示:赤道。赤道上地点的线速度大致为1670km/h,一天大约4万公里。60°N上地点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km/h。问题2(区域认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提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既无自转角速度也无自转线速度。[归纳提升]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极点的自转角速度和自转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1.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点AB.点BC.点CD.点D(2)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